网站地图
在线咨询
公告:

技术档案

 【皮下留置针疗法技术简介】

皮下留置针疗法(简称留针疗法)俗称"幸福针"是采用专用针具,在人体表面选定的治疗点上实施沿皮下平刺并短期留置的一种新型针灸浅刺治疗方法。

皮下留置针疗法是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王荣斌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潜心研究和探索,在继承中医传统针灸技术的精髓,广泛借鉴和汲取现代诸多皮下浅刺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再度创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针刺治疗技术。该项技术是介于传统腧穴针灸疗法与现代穴位埋线疗法之间的一种技术形态。

皮下留置针疗法所使用的针刺器械是自主设计研发的专用针具——皮下留置针,该针具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安全实用的特点,已获得国家专利。

皮下留置针疗法历经10余年,数万例次的临床治疗体验,并通过有关临床科研机构规范的临床验证,已充分证实了该项新疗法不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确切,无痛安全,方便实用,适应症宽泛等特点。而且简便易学,易于掌握,适合于各科中西医执业医师临床应用,不仅在大型综合医院的针灸科、疼痛科、康复科及骨伤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更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所、保健站及个体诊所内开展,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实用技术。

 

     

专利证书                     皮下留置针疗法的专著

 

皮下留置针的形态结构

皮下留置针的类型:有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现通用型为型一次性使用皮下留置针。

皮下留置针由医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其形态为一中空的细管状软质针体,一端为具有一定锥度的针尖,另一端为小喇叭口形状的针尾;皮下留置针内有一金属材料制成的穿刺针芯,其一端尖锐,用于穿刺进皮,另一端为塑料手柄,用于穿刺时手指把持; 1型与2型针所不同的是前者在穿刺针芯里又加装了一个穿刺引导针芯,其头端圆钝,利于引导针具皮下进针,避免刺中血管,减少产生疼痛和出血;针具套装最外面是保护套。

 

皮下留置针的规格:有1号、2号、3号、4号,共4种规格

针号

针径规格

(mm)

针体长度

(mm)

针尾喇叭口直(mm)

针柄颜色

1

0.9 (20G)

30

1.8

2

0.7  (22G)

25

1.4

3

0.55 (24G)

20

1.1

4

0.45 (26G)

15

0.9

皮下留置针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治疗前准备

治疗备品

消毒液(安尔碘、碘伏)、创可贴(防水、普通)、

无菌棉签、无菌镊子、剪刀、划线笔、备皮刀、各型号皮下留置针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

患者体位

根据针刺选点部位,以患者舒适,术者操作方便的原则决定患者体位,常取俯卧或仰卧位,端坐头低位等。

操作步骤

1.用医用划线笔或棉签杆标记穿刺进针点;

2.用安尔碘消毒皮肤,消毒范围至少以进针点为中心直径3cm以上;

3.打开皮下留置针外包装,去掉保护套,术者手持针具手柄,垂直或针尖与皮肤呈30°角快速刺皮进针至皮下组织浅筋膜中,接续的进针和针刺方法分为;

(1)系统治疗针刺法:针尖进入皮下后,根据针向迎随补泻原则,决定顺逆经进针方向,沿皮下推进,至针体全部进入后退出针芯,将皮下留置针置留于皮下,针尾留于皮外。

(2)局部治疗针刺法:有3种针刺方法。

其一是在病灶附近选取腧穴,直接皮下进针,针尖指向病灶;

其二是在病灶局部的阿是穴、反应点上直接穿刺进针,针向逆经或沿皮纹;

其三是在局部病灶阿是穴、反应点周围一定范围内(进针点至痛点距离以针体长度再加1~2cm为度)选择避开皮下血管的径路穿刺进针,针尖指向病灶方向沿皮下推进,当针尖距离病灶点1~2cm位置后停止进针,然后运针,使针体在皮下组织中做横向往复疏剥,其速率为1次/S往复,每100次为1个单位,每做1个单位的疏剥后做1次痛点按压测试,直至病灶痛点压痛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止。退出针芯,将留置针置留于皮下,针尾留于皮外;

4.用防水创可贴覆盖针尾,术毕。

5.术后留针2~3天,每周治疗2~3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

6.取针时用碘伏消毒针眼,无菌干棉签擦干,普通创可贴覆盖。

(三)针刺方式

1.平刺法:平刺法是将针刺入皮下后,再将针体放平沿皮下推进的一种进针方式,是最常采用的常规针刺方式。

2.疏剥法:在局部痛点病灶附近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刺皮进针后,沿皮下作横向往复疏剥,速率为1次/S往复,100次为1个单位,每作1个单位疏剥,测试1次病灶痛点,直至病灶压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止。

3.针刺方向:对于局灶性病变治疗的针刺方向基本遵循针向病所的原则。对于病灶定位不明确的病症如失眠,则采用向心方向,即由远向近,由肢端向中线向头部方向。

4.针向迎随补泻:对于虚实辨证明确的病人可采用顺经或逆经方向进针和留置,即应用针向迎随补泻的方法,以期提高疗效。

 

【皮下留置针疗法的治疗取穴选点方法】

1.以循经和辨证取穴为主,或取经验穴、奇穴、反应点、对称点、经络线区、腕踝针刺点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皮下留置针疗法的取穴选点方法十分灵活多样,针对某一疾病可以制定多组处方和处方阵列,以满足治疗时多次交替使用的需要,临床每次治疗时可临证随机选用其中一组处方。

2.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远道取穴与就近选点相搭配。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些疾病虽然只是表现在某个局部,但它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映,因此,局部治疗只是治标,全身整体调节的系统治疗才是治本,只有标本兼顾,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皮下留置针疗法的适应症

皮下留置针疗法的适应症范围很宽泛,原则上凡是适合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的各科疾病大多都适合于采用皮下留置针疗法进行治疗。但目前最多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急慢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各种疼痛性疾病。如:

    膝骨性关节炎、颈椎病、颈性头痛、颈性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桡骨茎突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跟痛症、各种急、慢性局部软组织伤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其他专科疾病。如:非化脓性肋软骨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胃脘痛、胆囊炎、肠炎腹泻、习惯便秘、单纯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癫痫;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麦粒肿、结膜炎、扁桃体炎、鼻炎、咽部异感症、减肥、戒烟等。

皮下留置针疗法的禁忌症】

1.有血液病或出凝血机能障碍者。

2. 严重的未加控制的糖尿病人、患败血症、恶性肿瘤、烈性传染病、活动期结核病者。

3. 拟针刺部位有化脓感染灶、明显浮肿、严重的静脉曲张、紫癜瘀斑和其它严重皮肤损害者。

4. 头颅、颜面、五官、肢端等部位。

皮下留置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 治疗要在具有相对无菌条件的治疗室内进行,严

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避免在同一治疗点上连续重复治疗,同一治疗点

可间歇使用。

3. 皮肤消毒在穿刺治疗和拔针时,最好分别选用安

尔碘和碘伏。

4. 治疗进针时要避开皮下静脉血管,否则会出血、疼痛。

5. 要选用优质的防水创可贴严密覆盖针尾,要叮嘱患者避免泡澡,游泳,可以淋浴但不要搓动创可贴处,以防创口贴下进水发生感染。

6. 留针后创可贴下可能有微量出血或浆液性渗出液,应提前告知患者,此现象属于正常,无碍也不影响疗效。

7.取针时如发现针眼处出现发红的炎症反应征象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轻度炎症反应可在针眼处涂上少许抗菌素软膏或用碘伏棉球、碘伏纱布块外敷;若针眼周围皮肤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及皮下组织硬结等感染征象时,可用自制四黄散外敷,每日换药1次(四黄散处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等量打成细粉。用时取适量加少许蜂蜜,再加温凉开水调成糊剂外用)。

   版权所有:山东荣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友情连接

梳棉机
众阳用车
钊驰供应链
西朗科技
福田奥铃
时利和企业管理
星火打包机械
汇象品牌设计
花海园艺场
厚德专业回收汽车
徐州网虹配件加工